2022年00后大学毕业生、留学海归初入职场该咋办?听专家建议

2022年7月国内应届大学毕业生规模达到1076万人,00后国内毕业生、留学海归将首次进入职场。年轻一代的求职者该如何应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中国教育在线国际教育频道策划专访曾任百度、58同城高管的培训专家王艳,请她为找工作的

2022年00后大学毕业生、留学海归初入职场该咋办?听专家建议

  

2022年7月国内应届大学毕业生规模达到1076万人,00后国内毕业生、留学海归将首次进入职场。年轻一代的求职者该如何应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中国教育在线国际教育频道策划专访曾任百度、58同城高管的培训专家王艳,请她为找工作的毕业生指点迷津。

  

1、2022年应届毕业生规模达到1076万人,再创新高。不过,每年都在喊“毕业生、海归就业困难”,您觉得2022年更特殊吗?

  

每年毕业季都会喊,年年都会有困难。这个困难通常是指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矛盾。需求是社会提供的岗位,供给是大学生的数量和质量,中间还会有一个匹配的问题。

  

早些年,更多的矛盾是在供给方质量。比如,如何提升本科教育的技能性、应用性,以更好地应对企业的用工需求,如何解决大学生眼高手低、预期管理等问题。

  

而今年,可能是在需求方。由于经济大环境的持续走低,前半年的GDP增速只有2.5%,很多企业的经营遭遇到挑战,很多大厂纷纷裁员。这些最终都会体现为供给方减少,供给方的岗位数量减少,而需求方,大学毕业生数量又创新高。所以,给大家带来的感受是,工作机会变少,甚至实习机会都没有。

  

几位在北京知名高校做教授的朋友,谈到今年毕业班六七成学生就业困难,很多毕业生不得不继续读研,延迟就业。

  

2、2022年留学海归就业形势如何?

  

关于海归,我曾看到教育部的官方数据:2016年至2019年,我国出国人数251.8万,回国201.3万,学成回国占比接近八成(79.9%)。

  

这几年,中国经济发展增速较高,疫情管控的有效性较好,留学生更愿意回国发展,也加大了国内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

  

由于家庭留学成本支出高企,对就业期待会更高,留学海归会更集中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寻找就业机会,与国内毕业生就业意向高度重合。

  

从政策角度来看,今年上海和北京都给予全球最优秀大学毕业生更好的落户政策,但覆盖人群数量有限。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今年岗位供给减少,也并不会针对留学生有更特殊的招聘需求,因此海归回国就业压力增大。

  

3、2022年是“00后”的求职元年,“00后”毕业生首次进入职场。北森人才管理研究院把这一代毕业生描述为“儒系独立,专注务实,多元兼容,蓄力生长”,您认可这个“00后”画像吗?您如何概括“00后”毕业生的优势和不足?

  

我们每个人,都会被这个时代贴上一个“XX后”的标签,把我们归入某一类群体来概括我们的“时代特性”,有人唱衰有人唱兴。我始终坚信,时代既然造就了我们,就会赋予我们影响和改变这个时代的力量。

  

我接触过一些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从微观上讲,他们有各自的优势、劣势,这些都是家庭和成长环境带来的。从共性角度分析,这一代年轻人见多识广、见怪不怪。

  

他们是被互联网“喂养”大的,见的多,极少的事情会让他们惊奇、惊讶、冲破认知。同时,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追求也可以通过网络“唾手可得”,所以他们都明白、理解也能接受。

  

不过,信息“唾手可得”的背后,有时难免被碎片化的观点所左右。我们还是要建立对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判断的能力,也就是建立自己的系统化学习框架,以面对更大的挑战。

  

4、您曾做过大公司的培训总监,能否谈一谈企业招聘人才的程序?“招”与“不招”企业到底看什么?

  

企业招聘通常分成“校招”和“社招”。针对“校招”,每年都会启动大型的招聘项目,用一个相对长的周期来完成。比如说高校的宣讲、现场的面试筛选、后续的面试等等。

  

同时,也会针对不同的岗位,设计不同的面试内容和流程。比如,产品技术岗位考查的是专业知识技能,营销运营岗位看基础方法论等。

  

总之,校招更看重的还是候选人的潜力和素质,未来公司会花时间和精力进行培养,为公司长期发展蓄力。同时,公司也需要借助校招来进行“雇主品牌”的宣传,在高校不断强化企业的形象,为不断吸纳优秀人才做好口碑。

  

既然看潜力,企业看的就是候选人的“未来”。在我们对能力的定义中,常见的是“冰山理论”,也就是说,冰山上面的是可见的“技能和行为”,冰山下面的是不可见的“价值观和素质”,而下面的部分更大更坚固,对上面的部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企业对校招生的期待是“未来更快速地成长为中流砥柱”,所以往往看重是否认同企业的价值观,是否具备极强的学习能力、行动能力、沟通协调及团队配合能力,是否保有关注外部世界的意识,比如,客户导向、市场敏感度等。

  

这其实可以归为四类:目标认同、信息整合、行动执行和资源获取。这其实是任何阶段的职场人都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

  

5、您看重的职业规划到底是什么?

  

我觉得“职业规划”的本质应该是一种“思维框架”。而且,这个框架从中小学阶段就可以逐步学习,其核心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职业规划的过程是,目标确立—搜集信息—整合分析—需找资源—解决问题。这其实是一个探索的过程,通过不断的挖掘,让自己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自主地做出判断和选择。

  

我有一个朋友家的孩子,4年前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曾经问过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方向。今年我主动问她,下一步怎么规划。她说,因为找不到工作,所以继续读研究生。我问她,读完研究生之后呢?她说不知道,3年之后再说吧,学历高总比学历低要好。我想这可能是大部分毕业生的心态。走着看、被选择难道是毕业生唯一能做的吗?

  

而我的一位高校教授朋友班里的一个学生,除了完成课业要求之外,一直关注企业对他所学专业领域的应用。他利用业余时间做了大量的研究,并通过学校与华为的联合实践项目,锻炼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这个学生的才华很快得到华为的认可和入职通知。

  

一个人只有具备独特的能力,区别于其他人的特质,才会被发现,才有机会被发现。而这种独特的能力,一定来源于你独立的思考和对目标的追求。

  

6、您对年轻一代的求职者有哪些建议?

  

我认为大学阶段的教育,不仅要有接轨社会和市场的技能型培养,更要有对学生独立思想、人格的塑造。而后者更为重要,因为那是每个人一生汲取营养的来源。

  

在一些中小学的课程当中,也出现了“任务式”的教学模式,大家分组,完成不同的课题,最后一起来做汇报演示。这种方式,在我看来是一种通向“独立”的路径,定好目标,把空间还给学生,对各种可能性抱持宽容和接纳的态度。

  

我曾经问一个今年拿到美国某大学左边offer右边的女生,专业、大学哪个更重要?她毫不犹豫地回答:专业!因为热爱是让你坚持的理由。从她坚定的眼神中,我能感受到热情带给她的力量。

  

当然,从经济学的供需关系角度讲,我们要去看需求、看市场,但是再小的市场,也能培育出“独角兽”企业,也能有“小而美”的领域。

  

从个体的角度来看,人生最大的幸福,也不过就是和喜欢的人,一起做热爱的事。

  

如果能更早地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不断探索和追求,相信在大学毕业的时间节点,每个毕业生会更从容,更平静。

  

职业规划现在已经是个“技术活”,还有专门的从业者总结出各种经验和工具来教毕业生做好这件事。这些都是很好的尝试,帮助毕业生更好、更快地走入职场。

  

但我更期待,每个毕业生都能主动掌握自己的命运,形成自我思维的框架,逐步明确心中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和奋斗。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载自互联网,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也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详情参阅本站的“免责声明”栏目。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源于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若有权属异议及违法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稿。详情参阅本站“版权声明”及“举报投诉”栏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