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缘何留得住?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近日,汕头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博士后引进专设“伯乐奖”人才举荐制度,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医院科室及个人主动联系并引荐师资型或普通型博士后入站。这是该院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后,为聚贤引才特设的又一项奖励举措。“人才

博士后缘何留得住?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近日,汕头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博士后引进专设“伯乐奖”人才举荐制度,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医院科室及个人主动联系并引荐师资型或普通型博士后入站。这是该院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后,为聚贤引才特设的又一项奖励举措。

  

“人才一直是紧缺资源,特别是医学人才。”汕大医附一院院长陈永松表示,医院把博士后的招收作为人才引进的蓄水池。博士后在站工作2—3年,不仅是深化研究出成果的过程,更是医院和博士后的双向“考察期”,有助于将人才留在当地。

  

据了解,汕大医附一院目前设有临床医学和药学两个博士后流动站。2018年,该院入选广东省首批高水平建设医院后,将博士后引进作为高层次医学人才引进的重要抓手,3年来共有30名博士后入站,共获得46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其中14名优秀博士后获得1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2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博士后成了医院的“科研生力军”。

  

不仅在人才质量和数量上均有突破,已出站的博士后中近半数留在了汕头,在站的25名博士后中有不少已确定了留汕的意向,博士后流动站逐渐成了“引凤之巢”。

  

南方日报记者王涵琦

  

筑巢

  

依托大学推动学科研究

  

2020年6月出站的朱金秀是北方人。她是汕大医附一院博士后流动站最早一批出站的博士后之一,也是流动站首个留汕留院的博士后。

  

在2017年入站前,她曾在武汉的博士后流动站工作过一年。在谈及为什么没有选择北方或者武汉作为工作地时,朱金秀告诉记者,科研项目的延续性至关重要。

  

朱金秀在汕头大学攻读了硕士和博士。“科研需要深耕。”在她看来,硕士是培养科研思维的阶段,博士阶段则开始具备独立设计课题的能力,而进入博士后流动站的这三年,是拥有相对固定的科研方向,并能持续集中地进行价值产出的阶段。科研无止境,这也是朱金秀选择在出站后继续留在汕头工作的主要原因。

  

“医学是一个不断在进行知识迭代的领域,如果没有严谨扎实的知识背景作为基础,从事科研工作就会缺乏根基。”朱金秀说,汕头大学对医学生的培养在业界亦备受认可。

  

作为流动站引进的师资型博士后,朱金秀在带教的过程中也感受到“教学相长”的力量,“学生的敏锐提问,不仅提醒我要时刻紧跟前沿,也会对科研工作提供启发。”

  

对于今年刚刚入站工作两年的梁元科来说,依托汕头大学成立的博士后流动站对他的吸引力之一,来自于开展交叉学科研究的可能性。

  

研究生毕业后,梁元科远赴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8年在跟进一个交叉项目时,他偶然接触到一位物理学教授和一位医学工程学副教授。从事医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梁元科本来觉得这两个学科与自己毫不相干,细聊过后却惊喜地发现,物理学对肿瘤这一“异物”的受力分析,以及医学工程对生物材料的研究,可以给自己的科研带来全新的思路。

  

“交叉学科开阔了研究思路,当研究陷入僵局或走入死胡同的时候,不同学科的解决方法往往会成为重要的突破口。”回国后,当汕大的师兄向他抛来绣球,邀请他共建团队,推进“医学+医工”的研究项目时,梁元科兴趣盎然,欣然加入博士后流动站。

  

梁元科告诉记者,大学资源为交叉学科项目提供了诸多便利。“通过学校的多部门学术交流会,很快就能找到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梁元科说,“我们经常碰面,喝着工夫茶就能碰撞出火花。”

  

赋能

  

助力成为“临床医学科学家”

  

朱金秀从事临床心电学和心肌重构领域研究,梁元科从事乳腺癌侵袭转移和治疗抵抗分子机制、靶向光热免疫杂化纳米药物开发与临床转化研究。在博士后流动站期间,他们都分别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临床医学科学家’的概念在西方国家比较普遍,近年在国内也逐渐兴起。”梁元科介绍,所谓“临床医学科学家”,既要从事临床工作,又要开展科学研究。虽然这对医者提出的要求更高,但梁元科却认为这是必要的:“一味地进行基础科学的研究很可能会迷失方向,而临床工作可以为之提供指导。”

  

梁元科表示,成为“临床医学科学家”是自己追求的目标,进入博士后流动站是“打开梦想之门”的重要一步。

  

朱金秀同样认为,临床和科研“不分家”。一方面,医学科学家可以从临床实际问题出发开展科学研究;另一方面,他们也能够利用科研发现指导临床实践。她表示,科研讲求先进性、精细化和时效性,和临床结合更有助于两者间的成果转化。

  

现在,朱金秀不仅是留院的医生,还担任该院临床心电研究所的副所长。研究所除临床诊断业务外,还开展了科研、教学、培训等业务和工作。正在进行的一项重要研究工作就是新生儿心电图检测项目,这项工作居于国内甚至国际前沿。朱金秀解释道,之所以缺乏这方面的实践,一是新生儿心电图与成人有很大不同,目前尚缺乏相应的标准;二是缺乏标准的新生儿心电图采集系统。

  

因此,这项研究一方面要采集足够多的临床数据,通过庞大的数据库来建立一套标准,从而识别新生儿心电图的正常与否;另一方面也要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研发新生儿心电图采集的硬件和软件系统。临床和科研相结合,以此来填补国内的这项空白。

  

支撑

  

科研自由度催生思想之花

  

选择留汕的原因是综合的,但对于朱金秀和梁元科来说,科研的自由度是他们看重的另一个因素。

  

“选择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又选择留下,其实目的都是希望能够继续开展科研,持续地出成果。”朱金秀认为,她所感受到的科研自由度包括了三个方面:对研究方向的不设限,对科研初期的支持力度以及公平的奖励机制。

  

朱金秀告诉记者,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后对于科研方向是不受限的,她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想要深耕的领域;既可以选择兼顾开展临床工作,也可以全职做科研;在项目初期院方也会提供启动金作为支持。

  

朱金秀另外一个留下来的原因是她所在的团队。她认为,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平台和团队,优质的团队成就优秀的人才,反之优秀的人才也促进团队的快速发展。

  

梁元科则极为看重团队。“一个人的激情也许会随时间被消磨,但如果一个团队能够相处和谐、良性发展,获得的激情和成就感会更大,更能持续下去。”加入博士后流动站后,梁元科很喜欢所在团队的氛围,在这个交叉项目的团队里,每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所要发挥的作用,都能够得到快速的成长。

  

梁元科坦言,成为合格的医生不易,同时兼顾科研更难。选择留在汕头或许没有像深圳广州条件那样的优渥,但汕大医附一院多个部门为科研工作者积极提供多方位的帮助与协调工作,令他感受到更坚定的支撑。

  

记者了解到,目前博士后流动站仍希望“多引多留”,通过扩大招收来留住更多高学历人才,为汕头乃至粤东储蓄更多科研力量。

  

举报/反馈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改@)。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