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海户籍和学籍对孩子的升学有什么影响呢?

相信家里有小孩子的家长们都经历过或者即将经历幼升小这个环节,每天都会面对很多不理解的术语,让人很是头疼,就比如学籍和户籍这俩兄弟。你是不是也正在面临这个问题?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孩子幼升小环节中出现的各种名词,建议收藏哦~户籍:又称户口,是指国家主管户政的行政机关所制作的,用以记载和留存住户人口的基

2019上海户籍和学籍对孩子的升学有什么影响呢?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相信家里有小孩子的家长们都经历过或者即将经历幼升小这个环节,每天都会面对很多不理解的术语,让人很是头疼,就比如学籍和户籍这俩兄弟。你是不是也正在面临这个问题?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孩子幼升小环节中出现的各种名词,建议收藏哦~

  

户籍:又称户口,是指国家主管户政的行政机关所制作的,用以记载和留存住户人口的基本信息的左边法律右边文书,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身份证明。

  

一般家庭孩子的户籍通常有这么几种类型:

  

1.上海本市户籍。

  

2.家长的居住证积分满120分。

  

3.家长居住证积分不足,孩子非本市户籍。

  

学籍:是指一个学生属于某学校的一种左边法律右边上的身份或者资格,专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

  

学籍号就是上海市电子学生证上的号码,共19位数字310+区县(3位)+学校代码(四位)+学段(1位,初中是2)+入学年月(4位)+班号(2位)+学号(2位)。

  

每个学生,除了户籍和学籍以外,还有一个属性就是“居住地”,这三者可以是在同一个地点,也可以不在同一个地点。

  

举个例子:比如一名小学生在徐汇区就读、他可能户籍在宝山,居住在浦东。

  

注:此处居住地皆指房产地

  

上海户籍和学籍对孩子的升学有什么影响

  

多年来,上海始终坚持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原则。规定公办初中可采取小学划片对口、居住地段对口或电脑派位等方式招生。

  

再往细了分,公办录取一般有这么几种类型:

  

1、学籍对口;

  

2、户籍对口;

  

3、人户一致;

  

4、居住地对口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做了一个简便的分类(仅供参考):

  

学籍对口

  

学籍对口的学校一般采用小学对口直升的方式,一贯制学校均直接升入本校初中部就读。

  

代表区:黄埔、长宁、静安、杨浦、虹口、普陀、徐汇、奉贤、松江

  

户籍对口

  

户籍对口录取的学校按照户籍划块免试就近入学原则,按招生计划和招生范围,系统自动调配户籍学生进入对口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代表区:宝山、徐汇

  

人户一致

  

按照户籍、住房等信息对口安排入学,人户一致优先级最高,由区教育局根据划定的学区安排入学。其余依次是集体户口、廉租房、人户分离、非本市户籍。

  

代表区:浦东、闵行、嘉定、金山

  

居住地对口

  

采用居住地段对口或“电脑派位”等方式安排学生入学。

  

代表区:青浦,崇明

  

普通规律如下:

  

学籍优先的区,回户籍的学生要统筹安排

  

户籍优先的区,有学籍的学生要统筹安排

  

统筹安排不一定就是劣势,如果你学籍对口的学校并不理想,而户籍对口的学校还不错,进一步还要再看当区你的目标学校的招生情况,如果当年招不满的可能性大,那你统筹搏一搏的胜算还是有的。

  

上海户籍和学籍对孩子的升学有什么影响

  

1、非沪籍儿童

  

非上海户籍儿童,外省市随迁子女和外籍都属于非沪籍。

  

来沪人员适龄随迁子女就读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等四部门关于来沪人员随迁子女就读本市各级各类学校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办规〔2018〕5号)等要求,2019年,来沪人员适龄随迁子女需在本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须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或《居住登记凭证》,父母一方满足下列两种情形之一:

  

第一种情形: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且从2018年7月1日起有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满6个月的证明(不含补缴);

  

第二种情形: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且连续3年(从首次登记日起至2019年6月30日)在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妥灵活就业登记。

  

2019年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受理随迁子女办理入学手续截止日为8月10日。

  

区教育行政部门可结合本区实际,统筹安排适龄随迁子女入学。小学阶段以安排进入公办小学为主,部分地区公办教育资源紧缺的,可统筹安排进入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小学就读。初中统一安排至公办学校就读,入学后学校应告知学生及家长完成义务教育后报考高中阶段学校的相关规定和政策。

  

2、就近入学

  

“就近入学”并不是“最近入学”,不完全是个地理概念,并不是说就安排你到距离你家地理距离最近的学校。

  

而是由所在地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公办学校的资源配置状况和义务教育适龄学生的分布和需求状况,合理规划和确定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生入学范围和招生人数,为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就近入学的义务教育学额。

  

最好办法还是查之前的对口情况。

  

3、人户一致

  

“人户一致”官方定义是“指适龄儿童户籍地址与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同一户籍,适龄儿童与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实际居住地与户籍一致”。

  

所谓“人”指入学儿童居住地,所谓“户”是指户籍;所谓“一致”就是指居住地址与户口地址是同一个。具体要求各区有细节差别。

  

这里有个疑惑,比如小明住在闵行区,户口在徐汇区,对口某小学。那小明是不是人户一致呢?

  

因为房产和户口基本挂钩,只要小明回到户口区的房产报名入学,就是人户一致。

  

4、人户分离

  

这个概念是针对户籍儿童的。非沪籍没有这个概念。具体是指沪籍儿童户口本上的地址与居住地的地址不一致,而又想选择在居住地就读,就需要办理人户分离。

  

人户分离主要是为解决少部分本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子女就近入学的需求问题,而不是提供择校的途径。

  

政策上定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二者一定要一致,否则,就称之为“人户分离”。

  

5、五年一户

  

五年一户政策指“每户地址五年内只享有一次同校对口入学机会”,即同一个门牌号地址同一居住户,五年内只有一个对口入学名额(双胞胎和二孩例外)。

  

目前徐汇区、黄浦区、长宁区、静安区、闵行区、宝山区、浦东新区、杨浦区8个区有此政策。另外崇明区2018年开始实行“三年一户”政策。

  

这里的五年一户不是说学区房落户要满5年(除静安、宝山有规定外),而是五年之内,这套房子的学额没被用过,所以只要学额没被用过,落户1年、2年也符合此项政策要求。

  

满足了5年内只有一人入学的条件,并不代表一定可以进入对口学校。根据学校热门程度,还可能在此基础上继续参考落户年限、户口关系(比如是否为直系亲属等)等条件。

  

5年的计算,一般以政策实施的当年开始往后算。比如某区某校的规定从2016年开始实施“五年一户”限令,那么则从2016年开始往后算5年。即使这个地址2015年用过名额,也不影响2016年入学(不考虑户口、年限等情况的前提下)。

  

但是闵行区比较特殊,有家长反映闵行区是按照追溯五年的做法,不是从政策开始计算。

  

想购房入户的一定要问清楚。

  

上海户籍和学籍对孩子的升学有什么影响

  

6、入学排序

  

总的来说,公办入学录取原则就是:

  

人户一致优先,人户分离靠后。

  

同类第一批验证在前,民办未录取在后。

  

再细化一下公办小学排序就是:

  

人户一致:未报名民办小学;

  

人户一致:未被民办小学录取;

  

人户分离:未报名民办小学;

  

人户分离:未被民办小学录取。

  

每一档又会按照入户年限、户口组成等进行排序入学,很多公办小学第一档的就能满足招生,根据这样的录取排序,很多家长,尤其是人户一致的,就不会再冒险报名民办小学了。

  

一般二梯队以上的热门公办都需要满足“人户一致”,且落户的年限越长,录取的概率就越大。

  

7、统筹入学

  

统筹入学是指由教育局安排需要被统筹的学生入学。

  

当对口公办报名人数大于招生人数、人户分离、非户籍等情况,都有可能会被统筹。

  

但各个区统筹排序的规则各不相同。

  

每年统筹的年限等条件也会根据当年的生源情况而大有不同。

  

8、全市招生

  

全市招生指的是不受区域限制,可以在全市范围内招生的学校。

  

一般来说,具有住宿条件的(不管实际住不住),教育主管部门才能同意全市招生。

  

9、一贯制

  

简单来说,一贯制就是直接从小学读到初中或者高中。有九年一贯、十二年一贯、还有幼儿园开始的十五年一贯等等。

  

一贯制学校往往在小升初的升学大部分都可以直升,比如公办静教院附小(九年一贯),民办培佳双语(十二年一贯)。

  

但是如果要冲击别的民办,一贯制学校的学生可能也有麻烦。

  

相信家长们看完这篇文章应该对那些晕头转向的名词理解多了吧,在这里也要提醒大家一句,上海户口关系到孩子未来上学的各个环节,所以一定要抓紧时间提前办理,莫失良机啊!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改@)。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