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声 | 深圳拟培养硕士博士到幼儿园任教,什么样的幼儿教师才是我们最需要的?

近日,深圳市教育局网站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引发关注。《意见》提出,要完善学历提升资助政策,提高教师学历层次水平,公办园新入职教师100%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到2025年,与高校合作培养100名以上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硕士

中国之声 | 深圳拟培养硕士博士到幼儿园任教,什么样的幼儿教师才是我们最需要的?

落户深圳咨询二维码  

  近日,深圳市教育局网站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引发关注。《意见》提出,要完善学历提升资助政策,提高教师学历层次水平,公办园新入职教师100%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到2025年,与高校合作培养100名以上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硕士、教育博士。

  对于“培养硕士、博士到幼儿园任教”,支持者认为,此举可以改变学前教育教师硕士、博士比例偏低这一现实局面;但也有人质疑,“与高校合作培养”是不是噱头?提升幼师学历,是否等于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具备怎样素质的幼师才是家长和孩子更需要的?

  提升幼师素质不能“唯学历论”

  高学历的硕士和博士教幼儿园小朋友,会不会“大材小用”了?针对这一争议,以及深圳市拟出的新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分析:“现在的幼儿园里,已经有一些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人在任幼儿教师。深圳市做这种规划,我认为有一定的实践依据,符合工作的实际需要。而有一部分的幼儿园聘用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的教师,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师都需要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这个过程至少还要经过10-20年,它是一个发展过程。”

  在储朝晖看来,对于“培养硕士、博士到幼儿园任教”,要充分考虑到各地教育资源的差异;但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建设,也确有必要经历整体提升学前教育教师学历层次的过程。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指导委员会委员、华大新父母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晓边则认为,一些地方出台文件,提出提升学前教育教师学历层次,也是在满足社会对于学前教育的实际需求。

  郑晓边表示:“从理论上讲,孩子90%的智力培养、发展和行为习惯培养都是在7岁以前完成的,这又涉及到千家万户孩子们的成长,特别引起社会的瞩目,所以提高幼儿老师的学历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是很多年以前就有的。现在一些父母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维,对教孩子的老师很挑剔、要求非常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需求在增长,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就会开创一种思路,怎样做才能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的需求和老师职业发展的需求?所以就出台了这些地方的文件。”

  那么,一定要拥有硕士和博士高学历才算好幼师吗?储朝晖认为,不能在建设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时,把教师的精力引导到功利提升学历、评职称上;更不能把幼师的“学历焦虑”转移到家长身上。

  储朝晖称:“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要理性,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够转向‘唯学历论’。幼儿教师能不能做好他的工作,还是应该根据其自身的能力、具体的工作表现来进行评价,学历最多只能成为其中一个权重不高的因素。现在规定幼儿教师的起点学历是大专,只要达到这样的基本学历,就有可能胜任幼儿教师。家长不需要有这种焦虑,事实上幼儿阶段主要还是要培养孩子基本的人格,跟教师的学历、学位并没有太大的相关,学历跟素质没有必然的关系。”

  郑晓边同样表示,培养“有幸福力”的老师,一定程度上比培养“高大上”的硕士和博士更关键;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最根本的还是幼师有爱心、耐心,用科学的幼教理念,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

  郑晓边认为:“我们需要的是能够带孩子的、孩子喜欢的、有一套又一套行为活动指导方法的老师,关键是孩子们要喜欢你。我们发现人格的优雅和爱心的高低,会影响到师生的关系。学生选老师,选出来的都是那些能够呵护孩子们、能够和他们交流的老师,所以我们不应该只用学历标准去培养幼师。提高学历是一个方面,加强职后教育也是一种方面。对于硕士和博士这些高精尖人才的培养,他们未来可能在理论上、国际交流上、教育的模式上有些创新;但是作为幼儿园,需要实践性的老师,所以我们也要培养技术型、应用型的硕士和博士。”

  师德、知识储备和能力才是关键

  实际上,目前国内各师范高校也在着力培养兼备研究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幼师高材生。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21级学前教育专业硕士赵毓瑾告诉记者,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到学生未来就业面临的实践问题,她也在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寻找两者互补和促进的方法。

  赵毓瑾介绍:“我们目前对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都比较重视,在研一的时候会学美术、音乐,而且会对音乐有不同方面的深造,比如要学声乐、还要学一些琴法或者即兴伴奏等专业,这是我们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弹琴、唱歌、画画的时候需要的技能;同时我们也很注重对教师科研思维的训练,即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尝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赵毓瑾从本科到硕士一直就读于学前教育专业。她观察发现,近年来选择攻读学前教育硕士的学生越来越多。而对于自己的深造选择,赵毓瑾解释,这是提升自己通过研究思维来发现和解决幼教问题的途径,对今后走上学前教育岗位、成为更优秀的幼师有很大帮助。

  赵毓瑾说:“研究思维的培养,也是需要通过结合实践的问题,去看到小朋友真正出现了什么问题、再去进行解决,把一个小朋友很小的点拿出来放大做研究。教育孩子,尤其是3-6岁的小朋友,一定要打起一万分的精神来,有了这些知识储备之后,才能转化为自己的一些实践力量、再去教给小朋友,这是个良心活,我更希望可以从孩子们的经验和生活中和他们一起‘生成’他们想要学的东西。当然,我认为师德、老师的知识储备、还有能力这三方面都比较重要,如果我站在家长的角度,会比较看重老师的师德师风,老师是不是真正的爱孩子、和孩子是不是一个平等的交流状态。”

  而从现实看,在赵毓瑾这样已经全日制攻读学前教育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学生、也就是未来的“准硕博幼师”之外,要让学前教育在职教师提升学历,主要方式目前还是提供一定的支持政策,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而具体到学前教育硕士、博士高学历人才培养,除了针对在职教师的鼓励政策外,可行的方式就是与高校合作,采取定向招生方式培养。储朝晖分析,这种模式更需要担心的是,为快速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学前教育的在职教师会不会成为“速成硕士博士”?

  储朝晖说:“至于这样一种学校和政府之间的合作,会不会成为‘注水’行为?有这种可能,所以必须谨慎地对待。过去有用人单位、用人机构把自己的职员派出去读学位的情况,这个做法我认为不能够在幼儿园里面出现。每个人是否需要去读学位?是否达到读学位的要求?在读学位的过程当中,是否完成了相关的学习?这些都应该是每个个体的事,不能成批派一些人读学位、交一笔钱到某个学校,到一定的时候,学校就自然让这些人拿到学位了,这从逻辑上是不成立的,从规范上来讲也是有问题的。所以各地如果做这种安排,也不能回避相应的要求,不能因为是教育管理部门派出的人,就应该拿到学位。还是要加强监管,同时各地在做这种规划的时候,要优化程序,避免出现违背学术规则及学术程序的事。”

  来源:2022年7月23日中国之声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改@)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猜你喜欢